《鼎湖山听泉》教学反思
身为一名人民老师,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,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,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鼎湖山听泉》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《鼎湖山听泉》教学反思1“山得水而活,得草木而华,得烟云而秀媚。”《鼎湖山听泉》一文,作家谢大光以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:细雨蒙蒙,薄雾漫漫,泉水淙淙,绿树郁郁。本文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感。其中的第八自然段泉声传神的描绘更是精妙绝伦,成为文章最精华的部分!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学生体会到作者描写之精妙;其次,进一步让学生去学习他的精彩的描写;最后,因为本文是一篇游记,而学生虽然有很多旅游的经历,也写过一些游记,但很多都成了流水账,所以借这篇文章也正好学习一下如何写好游记。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,而且能够学习作者准确传神的语言表达,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。
为此,在整堂课的教学中,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:
一、抓住关键,自我感受
《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》指出:要学会捕捉事物的特征,激发想象,力求有创意的表达。既然题目是“听泉”那我们先从“夜听泉声”的段落学起。在这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前,我利用多媒体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,再加上生动画面,引导学生“辩识、聆听、体会”,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,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,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,表达时畅所欲言,不受文本的限制。在这之后,我们就听泉的段落进行文本赏析,学生就更有感触了。再将自己的表达与课文的描写结合起来,比较,就容易找到自己语言的不足。然后对自己的段落进行再加工,完成语言练习的教学目标。操作下来,学生的反应还不错,但是最后呈现出来的语段练习结果,比较机械,有些套公式的感觉。语言训练的效果不明显,还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。
但是通过这一环节中学生“听泉、辩泉、说泉”的活动,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,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,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,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,情感得以升华,这样更容易领会课文的主旨了。 学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体验和感悟,自然在胸中流淌着美的情感,涌动着美的语言,在此基础上,我稍加点拨,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和精炼。呈现给学生的是生动的情景和实实在在的文本。学生只有在自己感悟、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阅读之后,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,因此,课堂上才能有学生独到的深入解读。
二、分析课文结构,学会剪裁
鼎湖山听泉》是九年级上的第一篇课文,是一篇游记,而学生刚由暑假回来,大多刚经
历了旅游,正是写游记的好时机。于是,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,就采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式。
《鼎湖山听泉》这篇游记最大的特点是,选取了鼎湖山的一个角度,它的泉水。鼎湖山是广东省肇庆市著名的旅游景点,被誉为“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”,可写的东西很多,作者并没一一赘述,而是围绕“泉水是鼎湖山山的灵魂”来组织材料,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。我们学生写游记,往往是流水账,走马观花,看到哪写到哪,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,使得文章结构散乱。而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。写游记,也要“以小见大”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点,由此出发,结合游踪,来组织材料,这样的游记才是有个性的,与众不同的游记,而不是一段景区介绍文字。
例如,有同学写游览上海,取题为《快和慢》选取了白天上海地铁里的熙熙攘攘,摩肩接踵的景象,和夜晚外滩恬静慵懒的景象,最后总结出“将快与慢结合起来酌情调度,用雷厉风行的速度认真做事,用香茗淡浓的色味来品尝人生,这或许才是最真的生活”写得多好,这样的游记,才算是真正的游记。有游览,有感悟。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才是有效果的。
《鼎湖山听泉》教学反思2利用语文课这个课堂阵地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,多看、多听、多思,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学习语文的信息资源,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方法。另一方面,阅读是一个感悟、积累的过程。积累语言,积淀语感,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,引导学生品味、朗读、乃至熟读成诵更是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就是重视了这方面的训练。本文的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: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习生字和词语,初步读通课文,理清课文的脉络;进行一、二、三自然段的教学;第二课时是教学高潮进行四、五自然段的教学。课文的朗读训练主要放在第二课时。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鼎湖山的泉美和文章的语言美。
有效的朗读训练,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,让学生爱读想读。如:在第二课时进行复习导入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:
同学们,上一节课,我们随着作者,披着薄雾,踏着泉水,穿过密林,来到了岭南古刹庆云寺。一路上,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泉声。同学们一定还记得,刚过寒翠桥,就听到……”
学生自由的朗读了起来。
这样的导入,显然比我以前那种“同学们,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第一、二、三自然段,现在我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”的程式话导入更有情趣,更有吸引力。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,无异于对愉快旅行的美好回忆,学生怎能不爱读?
还有要把握课文的情感的基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。
如在朗读第四自然段时是以心定气宁的情绪去影响学生:“同学们,入夜,山中万籁俱寂。这时候,作者躺在床上,正在用他的心细细地聆听、辨识、品味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。而且,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:啊……”说这一段话时,从表情到手势到语气,都要表现安详宁静的气氛,让学生从中感受到,泉动而夜静,心动而气静的美妙意境。生活有酸甜苦辣,心境有喜怒哀乐,在读书中能遍尝各种体验,是吸引学生读起来的又一魅力。
充分把握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来引导学生读课文,如
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段,体会这段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?
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,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;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,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;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,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;那像铜管乐队一样雄浑磅礴的,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。
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话,体会这四句写泉水的话美在哪儿?
这里的四个句子都采用了比喻句。
(默读课文)这儿四个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?
把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比作小提琴轻柔的声音;把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比作琵琶的清脆的声音;把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比作大提琴厚重回响的声音;把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比作铜管乐队雄浑磅礴的声音。
四个句子的句式都基本相同。
句子的形式都是“那像_______一样的,是_______的声音。
设计教学时,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,给予他 ……此处隐藏12819个字……用什么乐器演奏的?用耳用心去听。
师先后播放小提琴、大提琴、二胡、钢琴、琵琶等乐器演奏的乐段,学生猜。
一、导入,激发兴趣
生齐读课题,师点拨“鼎”是后鼻韵母,生一块儿再来读一遍。
二、初读,理清脉络
师:大家已预习课文,文中哪些部分是具体描写听泉的呢?
生:第二段。
生:第四段。
师:浏览2——4段,想想他们听泉的地点、方式有什么不同?
生:第2段是写白天听泉,第4段是写晚上听泉。
师:快速朗读1、3、5自然段,看看描写的是什么?
生读课文。
生:写听泉旁边的景色。
师:具体说说1、3、5自然段写的什么?
生:第1段写鼎湖山的位置,游览时的天气,第3段写庆云寺的风光,第5段写作者游览的感受。
三、细读,感悟美景
师:这是一篇游记,作者写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想。让我们一起游览鼎湖山的风光吧!
(配乐播放鼎湖山风光,师解说。)
师:美不美?
生齐:美。
(一)学习第二段:
师:作者用怎样的妙笔把这种美呈现出来的?请你们读第2段,用笔圈画出描写泉水的词语。看看哪些词语具体描写泉水的声音?哪些词语具体描写泉水的样子?
生自学后全班交流。
师:(投影该段)指名说圈出的词语。
生:我圈画了“淙淙、清亮、不绝于耳、欢快”。
师:还有吗?
生:我圈了“时隐时现……“
师: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泉水的,如果给这些词分类的话,可以怎么分?
生:可以分2类,描写声音的和描写样子的。
师:(出示分成2类后的词语)我们一起来读一读。
淙淙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
清亮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
师:第一类词是作者听到的,称之为入耳;第二类是作者看到的,称之为入目。(师板书入耳、入目)
师:谁来读一读写声音的词,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?
生读,师正音“清纯悦耳”。
师:你从这些些词中感受到了什么?
生:泉声好听。
师:有一个词就是讲好听的,“悦耳”;好看称为“悦目”。想起成语“赏心悦目”,一起带着赏心悦目的心情读一读。
生齐读。
师:下面这些词看出泉水的样子有什么特点?
生:泉水清、多。
生:泉水四处流淌。
师:泉水是那么清澈丰盈。师引读第二段,生补词。
师:作者听的时候在看,看的时候在听。写的时候是把看到的、听到的揉合在一起写的。让我们一起边听边赏。
师生齐读第2段。
(二)学习第四段:
师:就这样听着泉水,踏着钟声,我们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。
师配乐范读第4段,课件出示第4段内容。
师(板书“聆听”):聆听是怎样的听?
生:用心听。
生:静静地听。
生:仔细地听。
师:让我们也来用心地、仔细地、静静地听听泉水的声音吧!
(播放泉声,学生闭眼静听。)
师:同学们听得这么仔细,一定辨识了不少的泉声。把你听到的泉声美美地说给同桌听,说说你们都听到些什么?
(同桌互说。)
师:把你听到的美妙的声音和大家分享分享。
生:我听到瀑布的声音,很有气势。
生:我听到叮咚叮咚的声音。
生:我听到小溪的声音,有交错流泻的感觉。
生:我听到小河的声音,他忽快忽慢,忽急忽缓。
生:闭上眼睛听泉声,感觉很舒服,想起第二段的一个词语“清纯悦耳”。
课件出示第四段中的3、4句。师引读前半句,生接读后半句。
师:读了这句话,请你用一个字说感受。
生:美。
师:赶快读一读这四个句子,去发现发现美感受感受美。
师:谁最先发现了美。
生:那象小提琴一样轻柔的,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。是那样柔和。
师:想到柔美。课前听到的小提琴声仿佛又回到我们的耳旁。(放小提琴曲)
师:这声音有什么特点。
生:柔美。
生:优美。
师:伴着这柔美的声音读读课文。
指名配乐读,师起头生齐读。
师:还有那种泉声回荡在你耳旁?
生:像琵琶样的声音很清脆。
师:你的声音很清脆,用你的声音读一读。
师:还有那种泉声你想读读看?
生:大提琴的声音好听,我想读一读。(生读。)
生:那象铜管的声音很好听。
师:书上有一幅插图,画的就是飞瀑流入深潭的景象。用词形容一下。
生:壮观。
师生齐读。师小结板书“品味”。
师:看来同学们都品出了泉水的美。课文的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美的,读读四句话,一块读读看。
生读四个排比句。
师:作者通过怎样的方法写出泉声?
生:把泉声写细,写成乐器的声音。
师:具体说一说。
生:第一种把泉声比作小提琴。
师:这是在打比方。其他的三种是把什么比成什么?同桌互相说一说。
(生同桌互说。)
师:作者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把泉声写细了。还有什么方法?
生:排比句式。
师:排比句式有什么特点?
生:每一句都是相似的。
生:每一句都有相同的地方。
师:排列的句式一样的。排列得很整齐,读起来感觉更好。
(分男女声读排比句,女生读那象,男生接后半句。)
师:用朗读读出各种声音的特点。
(生自由读。)
师:谁来读读看。(师指名读)
师:读得多流利啊!大家把掌声送给他。(生鼓掌)还要注意些什么?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?
生:我建议小提琴的声音读得更轻更柔一些。
生:琵琶的声音读得更清脆一点。
指名读后全班分角色读,一二句女生读,三四句全班读。
师:鼎湖山就像一只神奇的手,调弄出不同的声音。还有一些泉声(课件出示第4句),请你读一读,然后写一写你的感受。
师:此刻——
生:此刻我眼前的山泉仿佛在联欢,在唱一支美妙的歌。
师:此刻——
生:此刻我眼前的山泉美丽而宁静。
生:此刻我眼前的山泉就是一群欢快活泼的孩子。
生:此刻我眼前的山泉象音乐的指挥官,演奏出美妙的乐曲。
生:此刻我眼前的山泉象一幅美丽的画。
四、小结,交代任务
师:下一课我们将进一步研讨泉水与水、树的关系。我用作家谢大光的话结束本课。(师深情吟诵片断,课件同步出示。)